辽宁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申报指南

 

  •     
  •     一、建设目标

           为适应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水平,“十四五”期间,把职业教育数字化作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职业教育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职业教育数字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搭建辽宁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共享平台,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000个左右,切实为师生提供一大批能用、好用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支撑我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设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注重课程思政在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中的有效表达与合理体现。

2.坚持应用为王,虚实结合。坚持应用导向,注重评价项目应用效果和覆盖范围,通过辽宁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依托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实训教学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避免“为虚而虚”。

3.坚持育训结合,改革创新。充分考虑跨专业交叉教学实训和社会职业培训的不同特点,兼顾实训课程设计的专业性和兼容性,合理确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方式,重点实行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4.坚持产教协同,共建共享。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鼓励组建跨校及校企共建联合体,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地域和资源的优势互补,保证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持续应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5.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考核。各地、各校应建立健全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考核规定等,保护院校和企业知识产权与资源版权,探索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和培训质量效果的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建设要求

1.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对照国家有关职业标准、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虚拟仿真实训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

2.申报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要围绕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项目所对应的的教学内容一般不少于2学时,应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展开成若干模块或单元,使学生能在教师或系统引导下掌握技能要点或完成操作步骤,能实现多人、多步骤人机交互式学习、互动、考核、评价等功能。

3.通过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开发,要有效促进“三教”改革,提升教师团队信息化素养,开发与项目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再造,实现实训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和自主性。

四、技术要求

1.软件开发技术要求

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中设计并实现的承载实训教学目标的软硬件技术系统,需要面向实训教学需求,基于实训设计,以及实训教学过程、操作、场景等相关数据,依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建模、数字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出高仿真的实训环境,再遵循精心设计的实训方案,通过实时人机交互方式,在虚拟空间中实施可动态配置的教学实训过程,最后能够对实训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为参与实训的学生获得等同现实实训的过程、操作、结果、知识、能力等提供系统平台和技术支撑。

(1)技术架构:系统依据教学要求和软件功能需求进行软件整体技术架构设计,采用B/S架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所有功能和效果都能在浏览器中实现,无需安装第三方支撑软件或插件。

(2)开发工具和语言:使用但不局限于Unity3D、UE4等主流开发引擎集成3D造型、视频、声音等各种素材,提供场景编辑、交互流程的设定、渲染等功能,实现系统开发的目标。选择的开发语言与选用的开发引擎相对应。

(3)UE设计和UI设计: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软件UE设计,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软件结构布局合理,流程优化,导航清晰,操作方便,形式与内容统一,整体感强,及时交互,主动交互。UI设计要求符合专业和实际场景要求,尽量写实,页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内容符合专业特点。

(4)系统需提供API接口实现与共享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实训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

(5)实训场景内模型不能有闪面、重面、破面,不能有多边面,保证场景演示无闪烁现象。标准化建模,场景及道具设备模型要做到最大优化,以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6)系统应有严格的安全和保密手段,确保平台本身和虚拟仿真系统应用内各种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7)系统至少具备“浏览”、“训练”、“考核”三种模式。

浏览模式:前进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播放动画,并解说,可关闭。可以根据提供的解说文本自动生成字幕与语音,可以在应用内直接进行编辑,或外部修改文本。

训练模式:操作者可任意选择实训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操作提示指导(配合动画语音视频讲解功能),完成实训操作,并可反复进行训练。

考核模式:在情景中考核,完成训练。

(8)支持中文或多语言(但必须包括中文)操作界面,包括系统菜单、用户手册等。

 2.系统运行

(1)用户首次通过浏览器从开始加载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到加载完成并进入可实训状态,所需的平均等待时长最低不超过2分钟,推荐不超过30秒。

(2)用户第二次及以后通过浏览器从开始加载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到加载完成并进入可实训状态,最低不超过60秒,推荐不超过20秒。

(3)具有仿真计算的实训,通过仿真计算,获取计算结果所等待的时长最低不超过10秒,推荐不超过1秒。

(4)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操作后的响应时长最低不超过1秒,推荐不超过0.5秒。

(5)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应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展现给实训者有效实训提醒、提示和注意事项等信息,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资源下载或实训操作请求的数量不低于50并发,推荐100并发。

(6)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要求能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和服务。需要云端部署,并持续进行服务。

五、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视频简介材料要求

时长控制在5-8分钟。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与画面同步且无杂音。如有解说应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分辨率:1920*1080 25P或以上;编码为:H.264,H.264/AVC High Profile Level 4.2或以上;封装格式为:MP4;码流为:不小于5Mbps。音频格式为:混合立体声;编码为:AAC、MP3;码流为:不低于128kbps,采样率48000Hz。可提供SRT字幕文件,也可将字幕直接压制在介质上,大小控制在100M以内。

平台技术支持:赵楚    联系电话:13390551766